12/30/2014

點解普教中不可推:語言系學生的觀點

這個Sem剛好開始讀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學到的除了是一大堆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的宏觀理論,還學到了一些與語言推廣、決策和傳播的理論。有人寫了類似文章,嘗試用(據聞是)「社會語言學」的觀點去拆解現存對廣東話的謬誤和訛稱;恰巧剛學到一大堆新理論,得物無所用,只好在此獻醜。

言歸正傳,要知道「普教中」不可推的最主要原因,就先得從語言普及化的過程講起。

根據社會語言學的觀點,當一個國家、地區,想要推行一種新語言之際,一般來講需要有以下幾個步驟;首先,該國家或者地區需要決定採用什麼新語言,作為其官方語言——當中蘊含的除了有語言學上的考慮(例如說,該項語言到底有無足夠的詞彙、文法、或者是造詞造物的手段,來表達現存的事物),亦有政治上的考慮。當初中國在1950年代,透過統一文字成簡體字和以北方話作為基準,統一普通話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借語言統一化,統一全中國的文化、思考方式等等。

在決定了文字選擇之後,政府需要統一化語言、文字的格式。就正如中國將文字統一化書寫格式,將繁體和其他書寫模式變成簡體,並且需要修訂、安排人手去修改和改良語言,從而令語言達意、方便日常使用,及進行推廣的第一步:讓這種「統一化」的語言,用於政府的文宣、教育及政府機構之中。同樣地,大陸是這方面的好例子。推廣中文最「成功」的手段,是限制高考一定要用普通話和簡體字:既然學生一定要學普通話和簡體字,少不免能推廣這種語言的應用。

最後,要令這種新語言風行,當然要推廣這種新語言。除了是上面講過從政府入手,令人民潛移默化的接受新語言,還可以從其他方面著手。除了是在非政府機構宣傳、使用這種新語言,讓人民可以接納新語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將這種新語言塑造成一種High Language,亦即係所謂的「高等語言」。語言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教育水平、社會地位,而無數的研究都指出,講「高等語言」講得比較「純正」的人,一般都收入比較高、教育水平比較好、屬於上流社會……etc(有興趣請自己找William Labov 的《紐約市百貨公司的社會分層》)。結論是,當一種語言看起來如此「高尚」和用在正規的場合,這種過程可以令人民將高等語言與國家忠誠、驕傲等等串聯在一起,從而推廣高等語言,變相造成的情況是,就算人民根本對這種語言一竅不通、甚至乎不懂得講這種語言、或者是不會在日常生活之中用 High Language,但一樣會仰慕講高等語言的人,甚至乎因為實際需要(例如說見工、去政府交錢、嚴肅場合)而學一些H Language
如果你去到這裡還看不懂,Received Pronunciation 其實就是最好的語言推廣例子,所謂的標準英國腔在英國其實就是一種High Language;在英國,會講純正RP的,一般都只會是在私立學校出身、教育水準相當的小孩。而政府為了鞏固和推廣RP,就正正會頻繁使用RP、並且推廣RP高人一定的地位,摒棄其他次一等的語言;BBC的新聞只會用RP,正正就是第四點所指出的語言推廣。而要講RP被英國政府營造出的所謂崇高地位,最佳例子,當然有事頭婆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這條Twitter :
當然,你可能會話,在帝國主義早就逝去的今日,英女王這條Twit只是單純的英式幽默,無咩政治或者是高低等涵義;但放到來香港的講法就很不同。如果梁振英某日神經病,話「香港沒有廣東話與普通話之分。世界上只有中文。還有講錯野的人。」,你會不會用「英式幽默」來形容梁振英?

看到這裡,如果你心水清,已經會看得出香港已經經歷了語言推廣論的幾個步驟。雖然香港政府沒有正式宣布要「普通話」成為香港的唯一Official Language,將廣東話和繁體字貶低成一群低收入者的方言,但是卻早已有端倪。你固然可以說,「普教中」其實是一個教育學的問題,甚至爭拗普教中其實只是為了選擇最佳的教育語言——但套進社會語言學的觀點而看,什麼「普教中」、「國民教育」,正正就是第三步:從小將一種語言推廣到小孩身上,甚至乎製造一種錯覺,認為只有普通話學中文才會夠純正、認為簡體字夠曬便捷。

挪威的情況就正正與香港類似:在歷史上,本來被認為很道地、是用來表達挪威人身份,修改自挪威道地方言的Nynorsk,本來亦是最多人使用的語言;結果卻被官方借自丹麥話的改版Bokmål取代,成為學校的MOI、甚至乎在民間,將Nynorsk 演化是國家裡未經教育的人才會講的低等語言(詳見註釋)。雖然兩種語言的變化是上百年以上的演變和變遷,但既有先例,香港某日沒有廣東話,似乎又不是那麼遙遠的事。

講了那麼多香港被簡體化、普教中從上而下,被政府侵蝕的情況,這裡也講講守護廣東話或者是粵語的最重要理由。

固然,語言從外而入內,藉由轉化、借字等等情況,吸收其他地方的文化,或者是語法上類似其他語言,在各國、各個地方隨之而可見,然而本身這種轉變與官方推動官方語言是肯定不同的:官方推動語言轉變的效果是永久的,相反上述所講,藉由其他文化而影響本國文化的字彙、詞庫、句法,則大多是短暫的,例如說曾經的「賣告白」等於現在的「賣廣告」,現在已經很少聽見有人用這種講法去形容廣告。或者是讀音上的轉化、句式上的轉變等等,例如這篇文就出現了很多「例如」、「本來」、「雖然」、「如果」、「最後」,因為寫這篇文的是個英文系學生,中文被英文影響得多,落筆特別多英文的所謂轉折詞——但這種語言轉化的過程除了是自然的轉化,可以隨團體引入或者是無意識之間轉化,更重要的是,這些語言和用詞,都代表了香港人、或者是語言用家的文化。

廣東話亦無例外。「的士」、「多士」等英國殖民地遺留下來的詞彙,正好代表了香港人受到殖民地影響。上面提及過的「賣告白」、「錢七」、甚至乎最近的「家明」則是源自於我們的流行文化,甚至乎香港人最常出現的英式中文或者是中式英文讀音(例如說將[ɪŋ] –ing 的 Suffix 讀成長音、甚至乎多出y 音而將 ”Singing“ 讀成 "星形"、”z” 音有 "E"、”X”音等等)、中文英文語法混合甚至硬譯(什麼XX地、XX的、XX性,或者如本文一樣的贅字特別多),或多或少代表咗香港人的身份和香港的文化。去用普通話、或者是用任何固有的語言(例如RP),去代替、取代我們現有的語言,無疑是壓縮和貶低本土文化;將一個地區的文化和語言漸進式的更替,固然是聰明的統戰手段,但同時,亦在消滅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

或者大家向朋友解釋點解要用廣東話而唔用普通話,可以有超出「因為粵語是許多香港人的母語」、「粵語讀唐詩最純正」等等教育學(而與許多香港人都無關的)理由,亦可以多個解釋。

註釋:有在挪威生活過的朋友留言告知當地人沒將Nynorsk 當成是低等或者是未受教育的語言。我則需要補充這個例子是出自於小筆在寫這篇文的時候參考的教科書(小弟的學校用的是Janet Holmes 的導論書),也許實際情況的確有出入,但亦有可能這種改變、或者是視作為「低等語言」的差別性是一種Unconscious Change,指根本上挪威人也沒意識到這是低等語言,而挪威人將高低等對換用的情況是對應他們的生活和日常習慣而作的Code Switching。

無論如何,感謝有朋友補充~

8 則留言:

  1. 我覺得筆者寫呢篇野既出發點係好既,但係好多位都太過單純。首先係對文化既理解:點解“這些語言和用詞,都代表了香港人...文化“?以語言既不同來直接解釋“用家“既文化或者佢地對世界的理解已經犯左Sapir–Whorf hypothesis呢個假設。你冇可能話每一個用家都非常清楚佢地已經用緊既字眼係影響佢地對世界既理解。的士,多士可能因為譯過來易明,但係錢7呢?啊差呢?呢喲睇怕就算小學生用到都未必明。其次係對使用家毫無反抗力的假設。你用high language做例子講普通話會成為純正同高尚語言,但係高唔高尚呢個問題係睇個個地方既人。因為英國人主要講番英式英文,自然認為自己野好。但係普通話成為左香港官方語言,會真係變成高尚咩? 你睇下日本,以東京腔為官方式既語言既同時,關西人係以自己既關西腔為傲,為高尚。高唔高尚同係唔係官方話冇直接關係。同樣香港人都可以做oppositional reading,拒絕用普通話。

    "用普通話...去代替、取代我們現有的語言,無疑是壓縮和貶低本土文化;將一個地區的文化和語言...更替" 文化岩先講左,你冇可能將語言同文化當係同一樣野,正如一個人學一種新語言唔會即刻改變佢個生活習慣或者態度一樣。又如華僑識講廣東話佢都可以完全冇香港人影子一樣。宜家講取替性問題。學一種新語言就冇左舊語言?我唔知係我睇唔明定係你解釋唔清楚。最後,我想用native english 同ethnic english 做例子講普教中本身既用意。native english係本地人出世講既英文,如英美加等。ethnic english 係以英文作為本地溝通既語言,如印度,星馬等地區。套用番係香港上(英文係香港算係第三隻international english,以英文與外國人溝通),普通話可以成為(但係我覺得已經係)香港既ethnic mandarin同內地人溝通,native就一定只會係廣東話。兩個語言行緊雙軌道,根本就唔會有邊個冇邊個。

    利申,讀過語言學,但係可能讀既野同你唔同啦。

    回覆刪除
  2. 我覺得筆者寫呢篇野既出發點係好既,但係好多位都太過單純。首先係對文化既理解:點解“這些語言和用詞,都代表了香港人...文化“?以語言既不同來直接解釋“用家“既文化或者佢地對世界的理解已經犯左Sapir–Whorf hypothesis呢個假設。你冇可能話每一個用家都非常清楚佢地已經用緊既字眼係影響佢地對世界既理解。的士,多士可能因為譯過來易明,但係錢7呢?啊差呢?呢喲睇怕就算小學生用到都未必明。其次係對使用家毫無反抗力的假設。你用high language做例子講普通話會成為純正同高尚語言,但係高唔高尚呢個問題係睇個個地方既人。因為英國人主要講番英式英文,自然認為自己野好。但係普通話成為左香港官方語言,會真係變成高尚咩? 你睇下日本,以東京腔為官方式既語言既同時,關西人係以自己既關西腔為傲,為高尚。高唔高尚同係唔係官方話冇直接關係。同樣香港人都可以做oppositional reading,拒絕用普通話。

    "用普通話...去代替、取代我們現有的語言,無疑是壓縮和貶低本土文化;將一個地區的文化和語言...更替" 文化岩先講左,你冇可能將語言同文化當係同一樣野,正如一個人學一種新語言唔會即刻改變佢個生活習慣或者態度一樣。又如華僑識講廣東話佢都可以完全冇香港人影子一樣。宜家講取替性問題。學一種新語言就冇左舊語言?我唔知係我睇唔明定係你解釋唔清楚。最後,我想用native english 同ethnic english 做例子講普教中本身既用意。native english係本地人出世講既英文,如英美加等。ethnic english 係以英文作為本地溝通既語言,如印度,星馬等地區。套用番係香港上(英文係香港算係第三隻international english,以英文與外國人溝通),普通話可以成為(但係我覺得已經係)香港既ethnic mandarin同內地人溝通,native就一定只會係廣東話。兩個語言行緊雙軌道,根本就唔會有邊個冇邊個。

    利申,讀過語言學,但係可能讀既野同你唔同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是「你讀的野和我唔同」,系我讀得差所以解得差(跪)我試下答你所講的問題……

      >兩個語言行緊雙軌道,根本就唔會有邊個冇邊個。
      我認同你的講法,但同時在普教中的這個問題上,個焦點不是排他,而是語言相對地位是High 定係Low 同埋它所附帶的Prestige。在挪威的例子裡,兩種語言都不是過了幾百年之後就一下子消失,而是地位扭轉,本來受人歡迎的 Vernacular 現在只有不夠10% 的人使用;同樣地我想要說明PTH 對廣東話的情況都是咁樣,我想你應該也會明白和同意我這個講法。

      >因為英國人主要講番英式英文
      這點有小小唔同意。我不知道你所講的「英式英文」係咩野,但如果你指的英式英文是RP,倫敦講RP的人只是佔了人口的少數(印像中應該是5% 左右)。我的確同意我將H&L Variation 和「高尚」的定義混為一談,我覺得這個是用字上非常不精準、甚至乎偏離原本理論意思的問題吧。

      >Sapir–Whorf hypothesis
      如果(是如果,我Semantics 比這科讀得更差所以解得更加差)我無理解錯的話,Sapir–Whorf 同每個用家到底知唔知道自己的對世界的理解是基於文字影響,不影響這個假設。同樣地,我知唔知道到底「宅」是來自日本都唔影響我理解「宅」這個詞,因為我理解的定義可以是香港人再扭轉、按照Social Context 而改編杜撰。同樣地,香港人不需要知道他們在用的語言代表了香港文化或者英國殖民地文化,亦可以被影響——我和你對一套語言被某種文化影響的論述,不是建基於當地人到底知不知道我們的論述存在,而是建基於事實上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只是邏輯問題吧。

      >宜家講取替性問題。學一種新語言就冇左舊語言?我唔知係我睇唔明定係你解釋唔清楚。
      唔系你讀錯,是我偷步,在最後這段跳出來,問題全歸我身上。據我理解,因為社會語言學本身的Nature 是Descriptive,如果我要用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寫最後幾段的內容,那就會是推導到底點解政府要普教中etc 然後既不同情普教中、亦不同情粵語,或者是用一種同情的角度去寫,而指出這種語言更替在歷史上也曾經有人做過,指出語言統籌向來並不是純粹的語言學考量。

      如果我篇文寫成咁樣,大概我會被打、然後大家會認為我是一個冷血、不同情甚至乎喜歡粵語的人吧。也許會有更好的解說方法可以串聯到我的結論,但我想不到,所以我就這樣寫了。

      最後感謝賜教,你讓我知道我到底這兩年來白讀了多少書orz

      刪除
  3. "Receive Pronunciation" 係米應該係 "Received Pronunciation"?

    回覆刪除
  4. 告白
    對公眾的告示、廣告等。
    文明小史˙第十七回:「出版之後,又買了兩家新聞紙的告白。」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是指這個詞有無這樣的意思,而是這個詞已經很少人這樣用。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問一下你的朋友到底他們知不知道什麼是「買告白」、又或者說問一下他們會不會知道「告白」有你所講的意思吧。

      刪除
  5. "我覺得用標準漢語無問題,無需凡事政治化喔"

    由中共黨、國民黨定義話事閣下只可自稱『中國撚』、『蛙撚』、『漢撚』南等,無「香港人」俾你揀或用,因為管方上認為同立法視並無「香港人」此名時,法律詮釋時,香港人生命財產受脅時,問閣下仲『覺』唔覺得無所謂,而唔係諗、思考清楚現實關系?


    同道理,因法律、憲法等涉及政治、主權、自由、自主、主導權、話事權等等問題,故美國需"American"或"American English" 去 詮釋 其 laws。


    https://www.facebook.com/kuhrar.blaha/posts/10153009148269522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