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013

雲圖

對於筆者而言,《雲圖》這部電影的處境,其實有點兒像是一部複雜化和剪輯得比較零碎的《巴別塔》;巴別塔用四個故事說了五個故事,那第五個故事其實正正是巴別塔本身這個詞的故事,指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能穿越時空,在無意之中互相影響對方;每個人的情緒互相扣連,雖然身處在同一個時間點,說著不同的語言,語言完全不相通,然而彼此之間卻能互相影響對方;《雲圖》想要做的,卻是更為宏觀的,超脫整個世界範圍的一場跨世紀的戀愛科幻劇。
《雲圖》想要借時空穿梭,交代戀愛和對自由的追求,能穿越時空、超越生死的枷鎖,而到了最後生死已經超脫成為一種象徵:打開了死的一座門,又通向了下一個地方,下一間盛載著人類的房子——所以生死其實不重要,只是一直延續又延續,如「雲圖」這個詞在最終世紀所蘊含的意義一樣,從天內延續到天外天。而與其說這是一種「戀愛」的感覺,更準確的形容詞其實是一種強烈的相處之情:無論是來自於同性戀的浪漫、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報恩、還是說一見鍾情、甚至乎出生入死,這種強烈的情緒被延伸,從《雲圖》的開場,已經以星星的刻印作為線索,到了最後回收,意味著這份情緒一直的延續下去。
另一個可以切入的點乃是六個故事的實際劇情線。實際上另一個去切入六個故事,理解這六個故事的關鍵的方法,其實在於故事的主人公想要追隨的,大多都是當時違反命運,忠於本我而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理念:因為上一代人拍攝的某部小電影,下一代人才能有著拯救世界的念頭;然而也因為這種思想,所以才想要反抗當時的命運。命運引導人去反抗命運,為這群人頌以凱歌和大義的名分,哪管某些最終總以失敗告終,到了最後總會成功收結,這種叛逆命運的思想一代傳一代,亦正正是整部作品想要表達的。
不過,以筆者個人的感想,雲圖最大的敗筆,其實正正在於它的故事過於宏大,起初反而會讓觀眾不知道從哪裡著手解讀;因為本作的故事,從美國黑奴時代穿越到在比科幻都市更要後的石器時代,當中聯繫的線索——諸如說上面提及過「以命運反抗命運」的引子,在各個時代看起來並不明顯,觀眾亦未必留意到,這些所謂線索的影響力也相當低,變相讓六個故事的關聯性薄弱。而實際解讀了以後,又發現其實大部分故事的時代背景,除了是用作安排某些叛逆的對象,其實基本上沒有必要;諸如說科幻世紀不必然要設定在韓國,設定在一個機械化的香港,照搬所有設定,其實也沒問題。後未來篇也沒必要設定在夏威夷。英國音樂篇也可以搬來中國;而當作品沒有用盡所有的背景設定,兩個英國篇最後扭橋也僅流於自圓其說,你已經知道劇本寫得並不夠細膩。
同時,作品對場景內的問題發揮顯得生吞活剝,在創造可以思考的內容和著眼點也不夠深入,也是使得本作有所失色的原因。諸如說人造人的道德問題,同性戀和階級觀念在現代社會,甚至說老人退休等等——本作拿出了許多的內容,但每個都流於單純的鋪敘問題,略略帶過。雖然本作勉強用剪接手法,「強逼」了觀眾不能單看一篇的故事,但這也使得本作偶然顯得支離破碎,更不方便觀眾跟上電影的進度——畢竟單看單篇故事,本作只是一部普普通通,起承轉合毫無驚喜的短篇故事集。這是剪接得如此碎亂營造的一把雙面刃,既成就了本作,亦害了本作。
總結而言,雲圖是一部表面宏大,實際簡單的電影。雖然它的劇本刻意用剪接剪碎,但在筆者眼中,雲圖是一部有訊息,但還是流於噱頭而未能打動筆者的作品。作品各個演員的演技十足,取景等等也足見成本,未來科幻篇更是由於極有渲染力的演技而打動筆者,這些都是毫無疑問的——但說到底,筆者覺得本作的定位拿捏的欠佳。《雲圖》想要成為下一部文藝向的《巴別塔》,加入各種引導觀眾思考的思想,故作深度的用多線剪輯。但同時,《雲圖》又想要維持自己作為一部商業電影的定位,生怕觀眾真的看不懂六個故事之間有什麼意義,於是只好將六個故事的內容寫得極為淺白,用生硬的胎記啊、聯繫啊、遺物啊、剪接技巧啊、演員分飾角色等等聯繫起來,而且明確地明示出這些聯繫所在,結果本作既沒有文學作品的含蓄和情感強烈,同時又缺乏一貫商業電影的明快。誠言,《雲圖》並不差,但《雲圖》又是一部能徹底打動的電影嗎?嘛,距離還是有點遠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