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篇是寫通識的文章,作為一個這屆的DSE考生,儘管我只是接觸了通識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學校又沒怎麼樣教過通識這科和當中的技巧,但還是想要在這裡,分享我作為一個考生,而不是作為一個局外人、作為一個揣測者,對通識這科的看法;或許是因為我有接觸過坊間的補習社,又或者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抱任何期待讀通識,我覺得通識並不如坊間所講得那麼負面。
我覺得普遍大眾對通識最大的誤解是出自於改卷準則。誠言,立場的表達有可能會影響答案的分數,這點就算是以前的中化,還是現在的任何科目,例如歷史,例如文學,例如Literature都有影響。我記得上年度的Literature有過一題問考生是否同意Othello是一部名著。其實稍微有常識的人都會肯定莎士比亞的東西是名著,莎士比亞的劇作既然可以被重新的演繹、研究、賞析了那麼多年,要去否認一部這樣的作品是名著其實很難,也不討好——在這個明確的前設,還有文學卷相對地保守的情況下,寫「Othello不是名著」明顯地在挑戰權威,而你的論點會有很大機會被重複的挑戰——在一群相對地保守的改卷老師手中,你很有可能也不會拿到什麼很好的分數。
通識最大的不同之處,還有誤解,在於通識是刻意地想要去消除這個因素;你可能會說,如果改卷的老師看的是文匯報、喜歡陳潔心、崇拜愛港力、背靠祖國面對神州大地,你和這個老師會對調的機會率是微乎其微,很自然的推想是會影響你的答案的印象分,上面提及英文文學的情況自然會重演。然而要去猜度到底改卷的老師是否你的政見的一派,對議題抱有什麼立場,本來就不是通識科的原意——再者要去在一堆考官裡面,猜測你到底是被一個泛民的考官改卷,還是被自由黨的考官改卷,和你用過往一百期的記錄,去猜度到底下期六合彩的特別號碼一樣,根本就是曬氣曬時間。之所以通識要寫明包容不同方面的答案,Marking要有齊兩面,我覺得想要表達的訊息,其實就是通識看重的不是立場,而是在於你表達答案的過程。
再進一步講,「左邊睇呢就睇到D好處,右邊睇呢就睇到D壞處喎,咁所有事情呢,都係冇對錯既。」,其實已經曲解了通識的原意和希望,因為我並不覺得通識是一科單純尋求對錯公義的科目,而只是不停地問考生到底你贊成還是反對。你又可能會說,原來可以贊成錯的東西嗎?當然可以。例如說有不少人——包括筆者在內——都覺得香港應該要有雙普選。可是一個通識科的考生可以在考卷上寫「不」,然後用一百五十字答普選背後所耗盡的人力物力耗資甚廣,從而推導出普選比起民生議題不值得有。說到底,通識其實就和食評一樣:有人覺得麥當勞的黑椒漢堡很好吃,有人覺得簡直就是劣食。我可以說那個覺得好吃的人可以說是bad taste到極點,但老實講,難道覺得黑椒漢堡很好吃就有錯嗎?人家的味蕾發育不正常,覺得黑椒漢堡很好吃,你也耐他不何。通識正是想要「灌輸」學生這種思想:並不是人可以沒有「對與錯」,通識支持學生有自己的立場,難道通識又會支持學生同時覺得可樂是甜的和苦的嗎?通識只是不支持將自己的「立場」當成是絕對的立場而已。
但,一如上面的食評例子,通識做的是將「公義」模糊化,使得這個世界上再沒有絕對的錯——其實所謂的「錯」都只是因為你在光譜的不同面,大家切入的東西不同而已;當然,不能說通識沒有盡力挽救。通識提倡「多角度思考」和顧及其他「持分者」,這些都是不少通識考生熟悉的字詞。考評局覺得,只要你可以在考試卷上寫上其他人在你眼中的「錯」,然後你再去反駁這些錯,又或者是你理解其他切入面上你的觀點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多角度、有考慮到其他持分者的分析。
但其實,我亦覺得這就是通識科白痴的一點——對,用白痴這個詞,正好表達出我對這點有多厭倦。比如說某題如果問你你覺得政府到底應否強制辦國民教育(這個出的可能性是近乎零),為了展示出你理解左膠思維和政府一群冗員的累贅廢話,你就要先贅述這群人的想法,再扮作是故意在回應這群人,以展示出你有考慮過多角度思考;一般在網路寫文章,當我們會反駁其他人的時候,通常對方的論點是不言而喻,又或者是在你的行文中會隨著反駁而提及對方的身份;問題是當通識將這點格式化,你要清楚列出到底你寫的是誰的論點,這種機械式的寫法,會使得所有的反駁文章和角度會顯得相當的悶蛋和沉悶,倘若在寫一篇長篇大論,累贅長氣的爛文。喜歡寫長氣文的筆者,可能對此還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不喜歡的人,自然會覺得這點很累贅。
累贅的除了是在於通識的多角度,更在於拆題和界題。昔日中化也有界題,例如說界定孝、界定禮、中華美感觀啊之類的;這些詞只要出去補習社補課、或者是找找中化書、隨便找本孔子來看,都肯定可以找出來。但到了今日,通識嘗試去界定的是一些你可能聽過,但又會顯得模糊的界題字眼。「核心價值」大家都肯定聽過,通識卷也可以出一題,問,「你認為香港輸入內地人才和投資者的優才計劃,會對本港的核心價值帶來什麼影響?」。於是考生除了是要解釋優才計劃,到底什麼又是準確的核心價值定義?有人會說是獅子山下精神,有人會說是民主,有人又會說是言論自由,然而「核心價值」這個詞本來就包含很廣的意思,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寫完的,再者可能不同人對「核心價值」會有自己的演繹,變相會使得題目的內容和可以發揮的地帶滿天飛。改卷的會難以統籌,寫答案的又會生怕自己的定義不準確,影響題目發揮,這樣變相讓通識很難改和很難寫。
但通識卷最可怕的,並不是在於這點。這些頂多是麻煩和影響分數,但通識卷可以間接地推動考生埋沒良知,用猜測論來掩蓋一切可能性極高的假想;例如說網路上最常批評的一個對象是中聯辦,說中聯辦和中共禍港。問題是當中除了是大量曖昧的假設和出入之外,你根本沒有直接證據指中聯辦真的有參與過香港的事務——就算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這是有問題,通識卷就是希望這些所謂的「明眼事」可以證明,而你對中聯辦的指控,也只能說他們讓香港人擔憂,這可以說是有乖事實的推論和結果。
而如果你是一個共產黨員,你更可以寫:「為了偉大的祖國,為了偉大的GDP,為了偉大的未來,為了偉大的共產黨,為了偉大的毛澤東,其實六四事件都只是死了幾百人到幾千人而已,雖然是發展國家的路途之中的一個污點,但卻比不上我們的GDP,中國的十二五計劃提倡………………(加入一大堆數據),相反政治其實不是當中的重要。再者過去的六四事件已經過去,我們活在現在,為了政治而顛覆我們的政權,從而顛覆我們現有的經濟發展,並不實際,所以我們不能為了過去的六四事件而顛覆共產黨的政權,借六四而徹底審判共產黨當年的行為,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你覺得這樣的說話算不算是埋沒良知?然而這是符合通識科具備邏輯表達的要求。這就是通識最恐怖和殘酷的地方了。
最後幾段把這篇變成蘋果專欄入門功課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