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態度」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對生活有要求的人。舉個例,研究音響的,自然對音響要要求最好的,最宏大,而且他們播放不同的曲子要用不同的喇叭。又例如說,他們會對自己的科技品有研究,認為鍵盤就要買機械鍵盤,屏幕就要買最新出的某某款鍵盤。他們或許沒有這樣的資本,去研究生活上所有的細節,但對於某些生活的細節——無論是文化、實用品還是娛樂、甚至乎講政治,他們會有研究。
他們樂於搜尋新的評論,新的產品,追貼業界的發展。他們對這類型東西的分辨能力自然高,而且他們熱愛自己的文化,願意花時間、精神和心力去研究自己的文化,會在意許多其他人不會在意的細節。漸漸地,他們會很自然地組成一整個圈子,然後互相包容,或者排斥對方。他們會有自己所屬的平台,可能一個月出門吃一次飯,討論的都是自己圈子裡面的話題。他們漸漸結成了好朋友,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多,行動,也漸漸從出門吃飯,延伸至其他範疇。可能是出門吃飯之後去看看CD,偶然可能和彼此的老婆約出來吃個飯,討論兒子升學升到哪裡去,批評TVB的垃圾電視劇,自以為是的訓話民主黨71遊行怎麼樣擾民。他們之間的關係,漸漸從飯友變成了普通的好朋友。
可是他們總是有一件事情很不能理解的,那就是為什麼大眾可以接納那麼差的大眾文化。「我都唔明,點解嗰套咩鬼野《富春山居圖》咁無聊,都可以收二億幾人仔。大佬啊嗰套根本就係史前伏片,啲人啲Taste真係差到爆。」「咩就係,同時期又唔係無好電影睇,就連嗰套最無聊嘅Now You See Me,都叫做有D特效可以睇,點解又無人提及?」「大部分人去看電影,都只係因為《富春山居圖》有劉德華,再加上大部分人都有種歷險精神,鍾意虐待自己。」「有無搞錯啊,點解大家D Taste 都可以咁差!」
這之後,你們互相取暖,認同對方,認定了大眾的品味都是垃圾。當你回到家,看見你老婆繼續躺在沙發上,你老婆突然開口講了一句。
「老公,我今天去了看電影。我去看《富春山居圖》。」
「這樣的爛片你也去看?那部電影根本沒有邏輯可言,劇本一塌糊塗,根本就是史前笑料。」
「不對啊,也蠻好笑的。我和鄰居的方太去看,方太也覺得蠻好的。」
「老婆啊,要看笑片,這季最好看《HIGH爆雲霄》......」
這之後,你就開始了差不多三十分鐘長的說教,而你的老婆也越來越顯得不耐煩。你連五分鐘也沒講完,你老婆就突然發揮她至高無上的權威,講了一句。
「我知道《HIGH爆雲霄》是比較好看,但是這又如何?誰又會去理會那麼多?我有時間去理會嗎?我有精神也用來替你買菜、煮飯、管兒子、幫兒子報補習班了,有多餘的時間,我都用來睡覺,將錢留給你了。與其將時間花在這些有的沒的,花完以後又不知道會不會合我口味,我還要花精神和時間去理會這些我不認識的東西,而我只是想找點東西來殺時間,放鬆心情,和方太去看部電影而已。這樣也不行?」
「老婆,不是這樣,只是因為電影嘛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要做個好文化人,維護我們的文化,傳遞好的文化給下一代,因為文化和日常......」
「你連我看部電影也要管我?難道我去看《富春山居圖》有錯嗎?我認為《富春山居圖》好看就有錯了嗎?那我應該要管你每個星期出去和你的朋友吃飯的事情嗎?」
「我明白,可是文化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就和政治一樣啊。你不管政治,政治就會管你了;你不理會文化萎縮,不打算守護文化,很快我們就會沒有文化了……」
「那就你去做啊。你那麼想守護文化,你就去守護文化啊。」
「但文化是人人有.......」
「Who Fucking Cares?」
說起來還真是悲哀呢
回覆刪除但是大眾文化就是這樣呢
許多人都是這樣盲從的跟著大眾走
不願意接受其他次文化 甚至是連接觸都不想
但是要他人接受自己所堅持的事物也是有點自大呢
畢竟自己所堅持的在他人眼裡不一定和自己所認為的一樣重要
我想盲從且不接受次文化也算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態度吧 (笑
大眾不接受次文化在於不能與生命相通。有人會抗拒吃、喝、睡嗎?
回覆刪除文化於我何益?政治於我何用?文化進步,心靈依然無依;政治開明,生活依然逼人。
大眾低俗,高尚的知識青年、文學份子又如何了?
害莫大於膚淺,哀莫大於心死。説完繼續沉迷高尚,隱士就是這様來的。
人皆以一已之私為天下之公,往而不返,下不通上,上不流下,能有怨尤?然讀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之句,能無三歎?
可有興趣加入中國哲學的圈子,以修心立命為一生工作?
Who Fucking Cares?
回覆刪除這個問題來說 個人認為比較好得回答是:I care
同時在跟人聊天時
要先了解場合是大眾文化 還是 該圈子的人
有趣的事要跟有趣的人講 不是嗎?
高竿一點的人是 確認對方有多少興趣
慢慢循序漸進的把別人往自己的文化圈子裡帶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