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013

鯊魚缸

《鯊魚缸》Shark Tank 成了筆者最近追看的節目。你可以說筆者太無聊,而事實上筆者每天無所事事,除了做卷看書溫書寫文之外已經沒什麼好做,於是找了這部最近在連載第四季的節目來看;起初筆者實在不覺得,看幾個外國佬在電視面前做買賣,當中有什麼好看的地方。然而,看著看著,筆者又開始明白鯊魚缸運作的過程和原理,漸漸開始明白這劇如何運作。 

《鯊魚缸》和絕大部分的所謂真人秀一樣,諸如說內地的《非誠勿擾》之類,只是《非誠勿擾》做的是徵友,《鯊魚缸》做的是買賣交易;《鯊魚缸》的概念其實也很簡單。任何人可以帶著自己的概念、公司或者是企業,要求面前的五名投資者注資一定數量,而且獲得一段在電視面前展示自己的產品/概念的機會,然後面前的五名或者是六名投資者可以發問、注資;當然這個在廣大觀眾面前賣廣告的機會並不是免費——事實上,這世界從沒有免費午餐。能上電視的企業,需要對製作電視節目的公司,交出自己公司/概念 5% 的股份,變相使得這一趟上電視的旅程,成了一趟有償的旅程。  

和內地的所謂相親節目不同,《鯊魚缸》除了是一件雙向的,源自於投資者和企業家之間的交易之外,更是對無形存在的第三者——在電視面前看的幾百萬觀眾的一個無形的廣告。好些企業是因為沒有銷售渠道、沒有知名度、沒有人認識產品運作(因為當中涉及到產品的教育成本,就如上面的這條影片一樣:隔絕細菌和塵蟎的鼻貼,誰又會真的懂得用?)所以被投資者拒於門外;所以,當鯊魚缸內的發明家嘗試去說明產品,他們其實已經是間接地製造未來的市場。如果產品在電視面前成功,又或者是企業家和投資者能交易,這自然會為產品帶來良好的形象,反之泰然。你看《非誠勿擾》總不會因為看見電視上某個男生吃檸檬,而對那個男生產生印象——因為數量根本上太多,況且你連名字也可能忘記了,再者你也不會有機會認識這個男生,這正正就是《鯊魚缸》和《非誠勿擾》最大的分別。

然而,《鯊魚缸》最精彩的地方,亦是在於它是整個商業社會的一個微型的縮影;弱肉強食,高質量的產品總是大家追著走,諸如說上面的鼻貼。反而沒有前景的產業,諸如說婚紗租借、泛舟小遊等等:這些產業部分因為,卻總是到了最後才出現如同同情一樣的交易。其中一個名叫做Kevin 的投資者,在節目內有個別名叫做 Mr. Wonderful,然而他最動人的地方在於每次開價都總會開天殺價,從一成股權要求變成四成股權,從不會交出小企業家要求的金額——事實上根本甚少會有人這樣做。多看了幾話之後,你會發現到企業家的估價,永遠和投資者的價格有著極大的差異。

但這又不是很正常的嗎?節目當中又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字:Connection,指的是人際關係網和聯繫,而這正正左右了一門企業,甚至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過程是否順暢,甚至左右了這個人到底有多大的成功;你可以用十幾年的時間去建立你的關係聯網,這可以幫你將產品推上全美超市的貨架,而這份關係網可以成為你的一件極大的資產;這倒是讓筆者想起早前提及過讀大學的原因;現代的讀大學彷彿變成一件商業的產品。有人讀書,但也有人為了獲得關係而進,彷彿你做的就只有向上爬,爬到盡頭以後又再拓展自己的關係網;沒有關係的,就只有透過犧牲自己身上的價值,去換取這份關係網的其中一部分。無奈再好的產品向來不等同於會得到交易,如早前播出過的無害除臭液,到了最後竟然因為企業管理不善而沒有交易。或許這就是商業社會的法則:從來商人總不是給市民最需要的東西,而是製造出市民的需要:沒有樓房就先扣住吧,以後高賣稍稍折價,現在先拓展新市場,這就是現實香港的樓市。 

說到底,其實《鯊魚缸》等人的故事,彷彿似是香港目前的寫照:當政府已經救不了民眾,難道某日,我們也需要開個港版《鯊魚缸》,讓李嘉誠大師施恩拯救萬民,然後放大李大師的形象成為拯救萬民的救世主?當真人秀和電視情節,已經不比我們的社會要來的曲折離奇——當現實的故事還要曲折,還要古怪稀奇,而我們又能活在這個奇怪的社會,視而不見,世事已經不再奇怪,不再稀奇,這難道又不是一種奇怪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