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2017

身份的演練——《小林家的女僕龍》

《小林家的女僕龍》的評論進路有幾種。其中一種進路是,以動畫傳統對「日常番」或者是「泡麵番」、「治愈番」的講法,討論這些作品到底如何在看似平淡無聊的日常,壓榨出日常生活、行為的創意——比如說,參加不常見的活動,吃一個不常見的泡麵,學校的活動等等。諸如此類討論「日常之中的非常」的作品,或者從京社向來處理日常作品的手段、角度,看待本作,可以是一種評論的進路,但不是這篇文想討論的主軸。

另一種我曾經提出過的討論、及鏡花先生提出過討論的進路,是演練、及身份之間的關係;我曾經在某一集的評論提出過,五條從異界前來地球生活的龍,其實象徵著日本社會不同的角色,例如康納/白髮蘿莉象徵著童真、法夫納是禦宅族、艾爾瑪和小林是不同知識水準和融入的工薪族……諸如此類的進路。但其實無法完全解釋某些角色的身份,例如風波軸心的托爾。鏡花先生的進路很類似,但鏡花的主軸是在於《幸運星》與《小林家》對禦宅族這種符號、社會現象、人種、性格、或者說,「身份」的象徵,繼而認為,作品主要想表達的是,宅宅可以在Comiket展現出「真」的一面。
如果討論劇本的講法,鏡花的講法其實沒有錯,因為某些角色最自然的一面的確是怪獸,而Comiket 扮演一種狂歡的場所,能讓人撇開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如 Bakhtin 又或者濱野智史《架構的生態系》借用Nico Nico 的匿名彈幕,提出「嘉年華化」),狂歡。但問題是,這種主張身份有「真」「假」虛構層面的理論,顯然不能從這一幕描述禦宅族生態,轉移到其他層面上——比如說,如果我們主張一個人身上的某些身份為「真」,或者比其他身份要來得「真性情」,那麼某些身份顯然比較不真實,是一種演技。但到底這種真真假假的身份是源自於什麼樣的條件?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扮演者禦宅族、用誇張的語尾、將「眼鏡」當成是身份轉換器的滝谷的「禦宅族」身份,會比非禦宅族的工薪族、社會人身份,更加「真實」,但明明兩者都是在同一個世界裡?基於這樣的問題,與其說某種身份比另一種身份更加真實,或者認定身份與身份之間有一種從屬、上下、大細等關係,倒不如說,扮演某種身份比另一種身份,更加貼近一個人的性格,而你在扮演某種身份比另一種身份,會比較舒服。。

既然講到身份,順帶又講講「身份」——事實上,各種身份之間的拉扯、掙扎,或者是對某一種自然而來的身份的抗拒,其實就是《小林家》的主軸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