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2013

十五分鐘的永恆

東京事變的終曲「ハンサム過ぎて」,有一句這樣的歌詞:「We'll all be famous/In our lives one time/For fifteen minutes,no more」。椎名林檎在這裡唱的,其實正正就是Andy Warhol最近在香港美術館,其所展出的其中一個主題,指出的和博物館提及到「普普藝術」Pop Art的概念相約:哪管是Pop,還是古典的Fine Art,大家都有著均等的機會成名.

當然,我這種人和藝術扯不上邊。談不上什麼藝術,更談不上欣賞藝術品,所以倒也只是抱著附勢趨炎,單純好奇玩,知道身邊所有人都看過,為了避免落伍和裝扮「文青」,所以就去看一下。意外的是,這種所謂的「普普藝術」,其實不難明白。最簡單的一張圖,乃是一張愛神在Andy Warhol的花園堆積起來的圖。身後的幾個文青打扮的人,在數著說到底畫面裡面有幾多個天使。我倒是發現到,儘管那些天使如性愛般的堆積起來,可是卻以著一種奇怪的眼神,斜視著其他方向的天使。明明是在私人的空間做事,卻彷彿在防範著什麼,這難道不是很奇怪嗎?

藝術品固然很有趣,但真正最有趣的,其實是美術館內在看藝術品的人。最實際的是,當我在看一張有著奇怪眼神,好幾個天使堆積起來的一張畫之際,我偶然留意到身邊走過一個女生。這女生的斜孭帶袋子,夾在胸部面前,胸部隆起。雖然談不上波圖洶湧,但卻還是讓人想起早前日本的胸部夾……對不起,我只是個男生,而且我只是個下流猥瑣的男生。還好我沒有在博物館怪笑、拍照。

先不說女生。讓人驚奇的是,博物館內有不少家人,帶著自己的小孩,來用英文讓女兒看Andy Warhol,用英文為自己介紹Andy Warhol的展品和形容。這些孩子不算很高,大概才不到半身,而我才不過一米七五左右,推斷大概是四五歲左右吧。那些孩子倒是相當可愛,出了博物館內大喊「This is no Elevator」,生龍活虎,而互相玩耍。後面,兩個孩子各自的母親,一個喊著「啊我本來計劃…………」,另一個甚至聽不見了。我多希望博物館內沒有其他這樣的孩子,可是博物館內大部分的孩子,大概都是這樣。

可是你知道博物館最浪漫的展品是什麼嗎?那是,在我剛步入展廳之際的事情。展廳入口的左手邊,有著一個小小的地方,播放著Andy Warhol的Andy Warhol's Fifteen Minutes。一雙外籍的情侶,坐在銀色的方格椅子上。女生倚在男生的鬍根之下,躺在男生的肩膀,一起看著屏幕中大概都差不多的女生,如何擺出一樣的笑容,相差無幾的對白和相同紅色的口紅,時而互相討論,時而看著屏幕,不發一語。身後的人來,又走了。男生和女生彼此對看,卻又不是看著對方,而是看著背後的文字,一張極富後現代美的畫像頓時出現,頓了一陣,又走過,走進展廳。我坐在旁邊看著他們,也看著影片,直到走了,他們卻還在。或許這只是我的十五分鐘,卻成了這雙情侶的其中一段永恆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