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角第四屆徵文作品銅賞。
本著好奇,再加上從來沒真正看過台角徵文得獎作,貿貿然買下五本的徵文得獎作品。既是希望為將來有需要寫台角的自己做好準備,亦是單純出於好奇,而第一本選擇的就是這本,和筆者寫作風格、感覺上最為接近個人喜好的《替死鬼》。
台角方面為本作打了一句很有趣的簡介:「眾多參賽作中,最令評判拍案叫絕的異色之作」;如果是單純從故事結構、就其性質而言,《替死鬼》的確有這種異色作品的特質。取材於鬥智遊戲的結構,變成鬼魂、隨意附身的主角張植,要在七十二小時附身之際,避免成了別人的替死鬼——這樣的一個開場,或許是的確很有異色的味道。問題是,本作異色過頭,是本掛羊頭賣狗肉的作品。
最直接地形容筆者的閱後感,乃是本作只有開場是套遊戲系的作品。遊戲系——泛指鬥智,求生類的作品,有最近剛播放完畢的《未來日記》,比較久遠的有經典之作的《死亡筆記》;漫畫和影視的也有《Liar Game》。在動漫界長期缺乏這類型題材的作品之下,本作的介紹詞用上了「異色」這個稱呼,無可厚非。問題是,本作根本就不是一部遊戲系的作品。打從第一章開始,自從本作跳進遊戲、略略勾勒出主角背景和身世後,整個遊戲的重心突然就變成了防止男主角所扮演的人格被身邊的其他同學欺凌,變相就只有一個「異色」的框架,沒有這類型作品應有的內容。
劇本連這類型作品內,最基本需要說明的遊戲動機,架構,目的,也缺乏說明,變相就是讓讀者,光看了一百頁,看被附身的男主角如何解決被欺凌的問題;為了補救,作者結果就只得在中盤,將遊戲和主角的所有行動拉扯過來,勉強解釋成「救人 = 主角獲救」的邏輯,然後到了後半段又不得不再重複前半段所行所想,企圖將遊戲簡化成「只有一個兇手」,但卻沒有解釋。整個遊戲給筆者最大的感覺,並不是遊戲本來的目的,而是欺凌。畢竟,作者花了兩百多頁的篇幅,交代了兩百多頁,講出兩個被欺凌的人如何擺脫欺凌……然後,遊戲呢?沒了。男主角當初的目的呢?沒有。遊戲的目的呢?不太明白。
撇除這點,另一個很讓筆者困擾的地方,在於男主角和眾多角色的身世設定。用推理小說作家做主角,這個是個相當犯規,犯規得讓筆者不得不說接近是讓讀者覺得抽離的設定。從傳統作品,我們可見,一直以來這類型作品都總有一個主角,一個犯規到不行的主角。如《未來日記》我們有病嬌的我妻由乃、《Liar Game》裡面我們有秋山深一,一個天才心理學家;甚至說,更遠的《賭博默示錄》,我們有開司,一個常陷入困境,但卻有點小聰明,能在最終關頭想出一些絕妙的計策的角色。先不討論,本作的神崎直到底在哪裡,但,本作的張植有兩點違反了這類型作品的「潛在」成規。其一,張植的知識水準無邊無際,毒物知識這些想必是寫偵探小說應有的常識,但印象最深刻的必然要數和體育老師賽跑,能想到測量自己的肌肉是否適合短跑,還會寫網頁,打籃球。我們尚且可以理解前者,但後面這三者,或許就未必是和偵探小說有關了吧?
其二,張植缺乏了一個人應該要有的感性,大概兩百多頁之內,張植幾乎毫無冷場——該感性的地方,就如一個大哲學家,而且這些所謂感性的片段,大多來得生硬,奇怪,和劇情沒太大關聯;沒該感性的冷靜場面,倒是冷靜得幾近可怕,不過這是應有的冷靜,反而來得正常。綜合而言,你會如何預期一個只有二十二歲的大學生,說出一輪現實得接近殘酷的告白、對現代教育毫無期待、對社會看得如此的通透之後——又來接駁上幾分對青春的感嘆?想必,本作挑了一個神做主角呢。
從技術層面而言,本作的文筆順暢,修辭文字一般般,但還算是台角應該可以接受的範圍。但,大概本作給筆者最大的感想,是名不副實到了一個極致。本作掛著「鬥智遊戲」的招牌,結果的實際內容卻是一個神紆尊降貴,降臨到中學生的身體上,解決這所學校隱藏的社會、欺凌問題,然後就這樣一個筆直的踏到最後。如果,如果本作的開場,能刪掉了那根本完全不需要的鬥智設定,直接用一個天才少年轉學到學校解決欺凌問題的切入點,本作應該會好看和順眼得多——只是,小筆不能這樣的自己騙自己。
台角素來以精挑細選,標準嚴格而聞名。以著這樣的文本水準,台角方面到底要如何說服讀者,這就是在六七百份小說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其中五部之一?莫非,這就是台角應有的水準?
我想,《替死鬼》給不了一個好的回答。
評價:D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