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2013

談動畫批評——覆《動畫的主觀體驗 — 我們能夠欣賞不喜歡的作品嗎?》

從一個小筆誤說起……
最近看SOS Blog 的《動畫的主觀體驗 — 我們能夠欣賞不喜歡的作品嗎?》,談到不同人看動畫有不同觀點和價值觀,所以對動畫的評價不一。我起初傾向於同意博內提及過的內容,指兩個不同的動漫觀眾,因為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所以會有不同的作品評價。

當中我想斟酌的是「喜歡」、「批判」這兩者的關係;每人的確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對作品的看法也不同。可是我覺得團長在最後將一個概念混淆了,那就是「喜歡動畫和批判動畫沒有直接的關係」

此話怎麼樣說?既然上面距例是《To-Love》,筆者可以講講。筆者很喜歡出包一作,畢竟這部作品就很簡單的爆谷動畫。打開電腦、看一大堆女角胡鬧、笑個十五分鐘然後紳士情節,滿足了筆者的慾望。在滿足慾望這方面,這部可以說是神作;但同時,單看劇情和批判,出包可以說是一無是處:一腳拖N船的男主角、沒有什麼深入描寫的愛情故事、沒有深層價值和意義(而流於庸俗)的劇本,在動畫批評,出包只是一般般,一部簡單的能娛樂筆者的作品

直至到第三段,團長的角度還是落在「我們無法理解的作品可能以我們不知道的方式為其他人帶來樂趣。」這句說話,這段筆者依然同意。但到了最後一段,「理解自己不喜歡的作品」、「……有人會喜歡自己沒有興趣的作品。」,相反批評的角度消失了。這裡出現了一個小偷換概念,間接地將批評變成了不喜歡。

可能這只是一個筆誤,但這是一個蠻重要的筆誤。正如上面出包的例子,已經不怎麼樣和筆者的立場一樣:綜合而言,看了兩季出包,我不覺得出包是神作,這只是一部很庸俗的普通作品,但我相當享受出包。「批評」和「喜歡」本來就不是同一回事:雖然在不少時候,兩者的立場一致,但沒有必然性聯繫在一起。例如說動漫迷Altia不喜歡中二病也要談戀愛,但因著原因A、B、C,所以不得不認同這是一部好作品。又例如動漫迷Altia喜歡咎狗之血(因為這部是另類神作)、但當然不覺得他做得有多好。

排他

斟酌筆誤之後,讓筆鋒轉回來,聊聊這篇文章的核心。在筆者眼中,這篇文章反映的交流問題,其實可以用一個這樣的比喻說明:不帶腦袋看動畫,以及很認真地寫劇評的學術動畫評論員,兩人嘗試去講這部作品的優勝劣敗。結果顯然易見:一個在談百合CP不可逆、一個在談用作
女性主義分析這作品

這個其實是個老問題。記得幾個月前筆者寫過類似的東西,不過比較著重於兩者如何溝通的層面上;除了是團長提及過的「Irrelevent」之外,我反而覺得這並不是唯一一個問題。我固然認同「內容無關」的原因,但另一個原因,乃是在於彼此之間的排他性太強。
素來動漫社區是一個封閉的社區:人物、情節設計、整個空間內的語言、術語,本來已經是一個自成一角的次文化圈,比如說輕小說和動畫情節,大部分來得天馬行空,和現實世界扯不上關係。動漫製作商也沒有將動漫大量輸出的打算,幾年才不過有一部照顧八國觀眾,做中文字幕的FATE/ZERO,最近內地又頻頻鬧出過動漫版權問題。Nico Nico、2ch這些和動漫文化有著緊密關係的網站,各自又因為自己的一套派生語言、文化、價值觀,成了自己獨立的封閉社區,加強了動漫社區的排他性。

這種排他性是注定出現。情況就等於你去異國旅遊,你會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和當地人交流。然而這種異國旅遊的體驗,一般可以藉由普及型的全球價值觀去交流。例如說你想要喝水,做一個喝水的姿勢給當地人看,這些是世界性的價值觀。

問題是,在一般的動漫討論版,假如你問什麼是肉番、什麼是萌、大家可能只會將你當成是小白:因為你沒爬文啊,深層次的原因是這當中沒有一些全球性的價值觀串聯,變相你除了去理解之外還是只能去理解。再者,這些名詞本身也帶有含糊性所在:可能你隨便抽出一個人,去問對方什麼是「萌」,對方也未必可能回答到你。
這種含糊性,連帶動漫社區附帶對論點的排他,又分裂了動漫討論、賞析和喜歡的朋友。一如大部分學術性強的動漫評價和賞析,專有名詞和日文原文引用佔了很大部分的篇幅,不懂得的朋友,自然以為「文本互涉」指的是什麼厲害的東西,但其實不然——那只是在講動漫主題曲和作品之間的關係。對於入門、僅僅是喜歡看動畫的人,他們根本會覺得這堆東西太學術化了(事實上也真的是很學術化,這是筆者在學現代主義的時候學的ww)

又或者是名詞上的不準確。例如什麼是「萌」?如果我們為「萌」打個精準的定義,大家又會扯到愛、扯到各種「屬性」、東西,包括了除了是一大堆性格之外,還有一大堆特徵。黑長直白髮蘿莉禦姐巨乳貧乳長裙短裙暴力女S女紅髮JK幼女平乳上乳下乳爆乳人外觸手…………請隨便延續吧。這當中太多太長,而這些大概只是動漫的基礎班而已。

進一步講,動漫迷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著互相排斥的世界。隨便數都有一大堆例子。腐女與腐女之間有CP排斥、男生之間有屬性排斥、某套作品的支持者有本命排斥、批評家之間的作品喜好有口味排斥、動漫迷和批評家之間的喜好和評價間接的排斥(將喜好和評價混在一起談)、學術對大眾化的排斥(例如說看文章途中彈出一個新詞「島宇宙」)。某些尚算是可以理解,例如說動漫迷和批評家,團長和筆者都應該能體會這種心情。可是腐女嘛……這世界上最敏感的就是CP,實際上(與我而言)最容易筆戰的,包括動漫、政治討論和兩性關係三者。某日這世界上沒有腐女、沒有任何動漫迷開筆戰,這已經值得安慰了

結語

通俗動漫批評圈本來就是遊走在學術化和一般動漫迷之間,被雙方排斥的異類(對啊我在說我是異類)
,要讓批評動畫,如現在常有的通俗影評、劇集評論一樣,茁壯的成長和紮根,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動漫批評的群體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上一代的先行者早已漸漸退卻,新一代的動漫迷習慣了通俗化的理解作品。大家對動漫的理解不同,變相只能調節。

說到這,筆者又想起,其實有不少批評三次元的二次元動漫迷,均是抱著「三次元太黑暗」這種思想過火。大家批評電視就是財團故意安排的內容、能讓大家放空腦袋,荼毒青少年,接受他們的文化;但其實動畫也是這樣,變成了一種被動式的消費。雖然我們有選擇自己觀看什麼節目,但不對這些價值觀作出批判,只是維持我們看電視的態度,單純的吸收動畫裡面的軟性訊息。

有人可能又會說,動漫世界正面居多,相反電視節目傳遞物質文化價值觀——可動漫世界又什麼時候成了烏托邦呢。可能再寫下去就會要打筆戰了,為了避免離題,還是點到即止好了ww

共勉之。

9 則留言:

  1. 單以后宮喜劇來說Tolove都很一般 以同類作品而言 赤松那兩部更有意思 比起tolove 其實我更希望矢吹回去画黑貓

    回覆刪除
  2. 謝長篇回應!由於要趕到c3暫時未有時間回覆。

    我在那邊的文章放了一條連結來這邊。之後再回應吧!

    回覆刪除
  3. 感謝~也期待團長的回應和感想啊~

    回覆刪除
  4. 首先說一下有關排他性的問題。動漫迷的排他性似乎特別強。我們很少會在其他興趣的社群中看到這麼多筆戰。或許這是動畫這個媒介的特質,所以團長才認為動漫迷應該更加嘗試互相理解。

    SOS BLOG 的文章大多都是從個人體驗入手也是這個原因。透過動畫的觀眾、遊戲的玩家、小說的讀者等第一身角度體驗作品,而不是嘗試跳出第3者的角度看作品。這樣可以寫出更貼近讀者的文章。這也是原文中所說的「相關性」。人們對同一角度看事物的人總是比較容易產生共嗚。個人的希望是BLOG可以寫出與讀者「相關」的文章,聚集更多有相同興趣的人。

    另外個人對於翻譯的討論很有興趣,那篇文是在哪裡出現的?一般來說,團長是支持翻譯本土化的。不過在動漫的圈子之中個人卻不肯定。考慮到有不少動漫迷追求的就是日本風格、日本文化、原作感受。而且動漫迷一般對動畫中出現的專有名詞有所認識。相對來說,把台詞換成本土小眾的興趣會否令作品更加容易明白?這是一個很難判斷的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先說明那篇文其實是出自思兼手筆的:
      http://omoikane00.wordpress.com/2013/03/13/translator_of_the_anime_world/

      順帶說一下其實思兼也有回覆團長w

      >考慮到有不少動漫迷追求的就是日本風格、日本文化、原作感受。而且動漫迷一般對動畫中出現的專有名詞有所認識。相對來說,把台詞換成本土小眾的興趣會否令作品更加容易明白?這是一個很難判斷的問題。
      難言究竟。將名詞本土化,會有助沒看過原著的朋友,以本地語言明白原著的精華,例如說爆笑管家之類的將對白本土化,加入了本土捏她。問題是這類人不多,大部分時候看這類動畫的,都是有根底、對原著有認識的日系動漫迷,加了本土元素,我反而覺得本土動漫迷不明白究竟;實際上,現在不明白為什麼電視台要如此翻譯動畫的人,大有人在。當然,明白了以後,又到底會不會接納背後一大串的專業理由,就是另話。

      刪除
    2. 曾經看過2集「本土化」後的管家,感想是「比原作更加難明白」。可能是因為個人沒有特別留意香港的網上用語,看了廣東話版後反而看不明那些笑點。所以才會有「用小眾的興趣去本土化作品是否合適」的疑問。

      刪除
  5. 幹啦你跟思兼的都那麼長,我情何以堪?www

    回覆刪除
  6. 現在有像以前那樣 評論功力足夠的人也是不多了... 大半的如樓主所說的 大半都退去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