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2012

映画けいおん! 小評

經過了一期算是在中上水準,贏不了口碑但卻贏到了不少觀眾的輕音部,以及是被筆者堪稱是狗尾續貂的二期,劇場版的K-ON雖是京社又一次為作品榨取尚餘的市場價值之外,亦是三部曲內表現最精彩的一部。隨著漫畫原著版輕音部大學篇和中學篇的劇情,分別在六月八號和二十七號被腰砍,因為不符合一貫輕音部風格的劇情而決定腰砍,使得本作幾乎成了京社最後一次能做掛名是「輕音部」的動畫。意外的是,儘管本作在劇場版上映,但劇情的水準卻略略超越了筆者比較喜歡的一期,雖則差距並沒有大得能讓筆者相當鍾愛,但終究還是能將元動畫系列內一貫的溫馨、笑點和一貫的作風搬進去劇場版,也使得這套一百分鐘的電影沒顯得過於沉悶。
有看過輕音部任何作品的朋友,應該會知道輕音部是部日常向的作品。簡單點為沒有看過輕音部的朋友介紹(雖則應該不多),本作的視點從平澤唯出發,帶出她在一年級之際因為誤打誤撞參加了由貝斯秋山澪、鼓手田井中律和鍵盤琴吹紬成立的「輕音部」。這所謂輕音部,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正正就是指所謂的輕音樂。四人就在這音樂部內成立樂隊、每天過著悠閒的生活、在後期也遇上了第二名的結他手中野梓,而本作正正就是針對五人在校園內生活的日常故事;本作的背景正正就是承接在二期剩餘下的伏筆,帶出將要畢業升大學的四名元隊員、帶同將要升上去三年級的中野梓去倫敦遊玩的故事。
說道輕音部,其實筆者對一期的輕音部讚譽最多之處,乃是一期輕音部所帶來的實感。按照筆者推測,其實輕音部之所以會獲得那麼廣泛的人氣,並不是因為輕音部有四名萌萌的女角買萌,相反論女角而言,其實本作的女角和人設不算相當突出,但問題是本作的情節有頗大的實感,很容易讓觀眾代入校園生活。情節上而言,輕音部這種大家一起坐在椅子上Hea、為了表演和演出而努力的情節,對於沒有經歷過完整校園生活的觀眾而言,是件值得嚮往的事情,也很有所謂「代入感」;對於有經驗的朋友,更是容易將自己的經歷串聯在動畫的映像之上,自然有所感觸。
說了那麼長篇大論的情節,筆者無不想說,其實本作亦在這方面花了不少功夫。硬件上的背景、作畫和對英國景象的描寫,製作組則是曾經去過英國做實地取景,以致到在演繹不少的場景——例如說London Eye、Heathrow Airport、甚至說英國人生活的Metro、街上的景色等等,無不有著強烈的實感。軟件上的劇情,例如說對輕音五人在機場內的反應、對旅行的反應、趕飛機等等、甚至說再軟性一點的推進和不少的笑點、笑位,其實大多都來得自然和容易明白。簡單點說,有去過旅行的朋友,應該不難明白,飛機到底對於旅行是多重要、外國的電話有多神經病,也不難明白為什麼梓要做那麼多的資料搜查,因為資料搜查也是旅行的一部分。迷路、在異國語言不通、遇上笑點、英文太快、演出等等,這些情節大多都是你會預期一個音樂部去英國會出現的情節,除了是那段在壽司廳內演出的情節有點造作和生硬外,整體英國篇的劇情來得自然搞笑,尤其是英國篇的笑點大多都相當不錯,沒講模式拘泥在動畫內只限於大家犯傻、吐槽等等的模式,而進一步拓展到和英國當地人交流。
固然,英國篇做得好,某程度上是筆者覺得本作表現優秀的主因;只是,撇除英國篇外,其實主篇的日本篇在不少情節上都做得不太好,而當中最大的問題是筆者根本找不到英國篇和日本篇到底有什麼聯繫點。準確點說,如果某天某人在網上將本作抽出英國篇、獨立成行,又另外出一個日本篇的K-ON部劇場版,筆者的觀感會大幅度上升,畢竟日本篇的主線——輕音部四人在梓不知情的情況下創作的歌詞、內容、曲譜,完全沒有和英國扯上關係。五人眾從英國歸國之後,大部分的情節發展皆和英國沒有關係,變相會讓觀眾問一句,其實為什麼劇情要去英國?固然,我們都知道,這是劇場版的賣點;按照劇理來看,這只是一個偶然出現的結果——但問題是,整部作品的劇情根本上沒有連貫性。看完了以後筆者雖則感覺兩段各自都還好,問題是卻看不出哪裡有連貫性,在作品的本質是被無緣無故拆開兩半處理之際,筆者卻要合起來看一部作品,某程度上是個奇怪的做法。
撇除英國篇獨立存在的觀感問題外,其實劇本在處理日本篇的手法也未見優秀。劇情將高潮一次又一次的後退、拉扯,是讓筆者不解的做法。實際上,如果劇情要將日本篇和英國篇牽扯,最佳的做法是在英國篇那相當不錯的收結——也就是演唱會上,讓四人眾告白,這樣既能串聯英國篇的內容,亦能維持收結,再加上英國上飛機一段的收結味道實在太強,電影就此在那裡完結也不奇怪;問題是,劇情在之後又在重施故技——在三年級的告別演唱會上,無緣無故跑出來的告白和老師對話,已經有夠讓人莫名其妙,不明白為什麼要突然發展新的情感描寫,最後還是沒有告白,再將劇情(毫無用意)的退後,是讓筆者不解的做法。
結果,劇情等到了最後,當大家已經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感動起,也被劇情假感動了太多次之後,劇情總算做了梓的告白段,但一方面觀眾的情緒已經被耗盡,感動的力度有限,也犯下了上面所提及的流暢性問題;實際上,在整個日本篇內,最重要的部分就只有最後梓的告白和唱歌回,其餘的情節同樣是沒掉不影響流暢度——這也是本作的第二個問題,企圖將一部本應該是只有二三十分鐘動畫的結構、越做越撐,質量太多,結果造成描寫上的落差,也讓主旨不夠集中,感動力度有限。
結果,觀眾接近被耗盡,來到了第三幕的感動情節,然而要說唱歌到底有什麼感動的地方,筆者又實在不覺得曲子寫得特別的動聽、演出特比的優秀,倒是本作的曲子歌詞和本作的氣氛都寫得很貼題,這點是相當值得一贊的事情。插曲方面混入了一點英倫風味,使用了英倫的樂器編曲,例如說本作在機場奏起的主旋律使用了 Bagpipes ,而大體的插曲也和劇情對題對主旨,尤其是本作最後的感動情節,為梓奏起的曲子——其歌詞幾乎準確地描寫出梓在和輕音部相遇之後所達成的事情,雖則曲子真的不怎麼樣,但歌詞寫得相當好——而讓筆者驚訝的是,壽美菜子是四人表現比較好的一個,四人之間的曲子大致上支撐了這段的情感鋪排,算是一個貼切的演出吧。
比較奇怪和可惜的是,其實以劇場版而言,本作的表現水準並不算很強;雜項的作畫固然是美崙美匯,仿照英國實際的景物繪製,只是本作似乎是因為成本有限的關係,結果常將鏡頭扭向了古怪的景物;部分的情況——例如說Live Show 來個靜態鏡頭,將鏡頭扭向了天花板,不難理解是因為省錢。但部分的鏡頭,例如說在London Eye 的摩天輪也有這種處理,同樣是讓人不敢苟同,不明白的處理;再加上本作始終是劇場版,理論上要燒的錢就應該要燒,這種程度的作畫應該要有更多的演唱會。聲優和曲子方面,其實本作的聲優歌喉不算很強,OP算是本作有史以來最正常的一首豐崎愛生曲,旋律正常,也不吵耳,相反其實還算不錯;ED其實質量不算差,問題也不是出自於歌手身上,而只是因為旋律上的落差實在太大。尤其是觀眾剛聽完了很感動很感動的Pop,下一陣就變成了搖滾,歌詞的內容和氣氛的轉折也顯得很奇怪,無疑是讓筆者搔頭的處理。最後聲優上倒是沒太多可說的地方,大家維持在動畫版發揮,唯一慶幸的是本作沒太過深入於英國口音,否則對於翻譯的朋友也應該有得煩惱了,w
綜合來說,其實本作應該要拆成是兩部作品來看。英國篇的話,本作是幾乎拿足滿分,儘管實際的行動和參觀等等沒太仔細的描寫,但卻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旅行的悲與喜,再加上京社對細節的傾注一直極高,也沒有大體的問題,單純論英國篇的話其實表現遠遠超出筆者預期,是整個K-ON系列內最精彩的一段。不過,日本篇的劇情根本上和英國篇沒有直接關係,準確點說——除了是笑點上有所聯繫,筆者根本沒看見兩邊劇情有所交流,再加上劇情的處理和氣氛的扭轉也是比較奇怪,雖則畢業的情緒渲染得自然,但也在分數上打了一點折扣。最後筆者還是會為本作打A-的準推薦級,說實話這評價並不是單純來自劇情,有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本作的音樂補足了氣氛的奇怪之處,以致到劇情不至於表現太差,最起碼沒有二期那種亂來的延續;對於有看過一期和二期的朋友來說,本作的表現雖則談不上很突出,但肯定是穩定,值得一看啊。

1 則留言:

  1. 對梓喵唱歌那部份是為了連回動畫24集(完全相同的情節),所以劇情被拉後了。
    至於英國方面嘛,其實是宣傳讓重點本末倒置了,明顯劇場版的重點是四人的畢業和想對梓喵表達謝意。那英國是何來的?畢業當然要去畢業旅行啦!(拖走)

    回覆刪除